他深耕新型能源系统领域。他创立的浙达能源是国内首个实现“虚拟电厂”全链路贯通运营的运营商,为浙江、江苏、上海等多个省市、数千家企业和用户提供新型能源系统,让能源互联、绿色低碳深入千行百业、千家万户,为能源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和低碳转型创造价值。
每一个商业传奇都离不开时代的推波助澜。站在“2022浙商年度创新人物”领奖台上的蒋雪冬,正打造能源领域的“网约车平台”。“虚拟电厂就像能源领域的网约车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站在时代的新风口上,浙江浙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达能源”)董事长蒋雪冬深知此次创业意义重大,不仅是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机遇,更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新征程。
打造能源赛道的“网约车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虚拟电厂是一个“看不见”的特殊电厂,它具备传统电厂的能力,甚至超越其能力,却不以实体电厂的形式存在。
“今年夏天,持续的高温让全国多地水电告急,导致企业停产、商场停电、普通用户停电,用电成为了全民焦点。”蒋雪冬告诉记者,虚拟电厂因能够调节电力资源,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浙达能源不仅是一家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企业,还成为了国内首个实现虚拟电厂全链路贯通运营的运营商,目前已在浙江、江苏等几十个省份落地了虚拟电厂项目,可调容量超1000兆瓦。
据了解,毕业于浙江大学的蒋雪冬,所学专业正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目前兼任浙江大学能源互联网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能源业联合会副会长等职。他拥有20多年的电网优化系统、智能电网系统领域研究经验,并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其创办的浙达能源,核心团队均来自于浙大,依托十余年的电力能源行业积累,在虚拟电厂领域打造出“神灯精灵”与“节碳精灵”两大IP(知识产权),并推出电力交易与用电优化、需求响应与辅助服务、能量管理与光储系统建设等一站式能源综合运营服务。
蒋雪冬进一步解释说,虚拟电厂好比能源领域的网约车平台,电网就相当于道路网络,以前路上只有火电、水电、核电这种“传统出租车”,而虚拟电厂则将分布式电源、储能、用户侧发电等“社会车辆”都纳入平台。这不仅满足了更多人“打车”的需求,且通过算法匹配供需,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
“它让低成本的电力生产成为可能,建设一座百万千瓦级电厂和配套电网需投资50亿元以上,而如果有100万用户在需要时段同步响应节电1千瓦时,在智能终端的投资仅需2亿元。”蒋雪冬说,虚拟电厂最大的社会价值是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将使社会的能源供应更加健康可持续。
参与电力市场 实现多方共赢
尽管2022年夏天已经过去,但高温天气“催熟”的虚拟电厂依然炙手可热。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虚拟电厂越来越受到重视。浙江便在“十四五”具体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试点建设10个左右虚拟电厂项目,提升最大可控负荷储备,具备日调峰能力20万千瓦以上。
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加码”虚拟电厂。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引导储能、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虚拟电厂、能源综合体等新型市场主体,以及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内的市场主体参与现货市场,充分激发和释放用户侧灵活调节能力。
行业研究预测,到2025年,虚拟电厂的运营市场规模将达到968亿元,到2030年将超过4500亿元。多位受访人士也表示,2030年之前,虚拟电厂有望达到千亿级市场。
“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将成为未来的新趋势。在国家向低碳转型、大量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情况下,灵活可调节能力将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谁具备这样的灵活可调能力,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蒋雪冬认为,明年浙江可能会让虚拟电厂参与到现货市场中来。
他进一步表示,虚拟电厂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有利于多方共赢。“虚拟电厂可以作为一个特殊电厂参与电力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运营,促进资源优化利用,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系统灵活性,真正形成能源的‘互联’和高效运行。”在蒋雪冬看来,只要能有一个量价全面放开、价格充分波动的现货市场,虚拟电厂一定会有非常巨大的盈利空间,行业将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浙达能源更能在全球能源转型浪潮中发挥自身的创新技术优势,构建以能源各环节高效、低碳优化为核心的能源数字化平台,推进电力现货背景下的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