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姥山下,沃洲湖畔,万丰航空小镇的停机坪上,各式飞机排列整齐,只需指挥塔台上一声令下,昔日谪仙人李太白梦中的“一夜飞度镜湖月”就能够照进现实。
在这方占地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交融着诗画江南与活力浙江,更描绘着万丰奥特的未来图景。
“30年后飞机就像现在的汽车一样,会走进千家万户。”万丰集团董事局主席陈爱莲目光中透着坚毅与兴奋,“这背后,对应的是一个无穷大的万亿级市场。”
显然,在实现铝镁合金产业全球领跑,高端智能装备产业行业领先后,万丰集团的下一轮布局,是乘胜逐北,鹰击长空!
“我们,要振兴民族工业”
翻开历史的书页,万丰的故事还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说起。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进一步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之江大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商贸、制造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彼时,制造业尤其是机械领域,几乎是男人的天下,“女同志少之又少”。然而,陈爱莲没有丝毫犹豫,以一腔热情在这一领域扎了根,“我在创办万丰之前,曾经出国很多次。那时候,看到欧洲发达国家制造业这么先进,我想,我们万丰一定要振兴民族工业。这也是我的创业初心。”
而之所以将铝轮作为最初的创业方向,有时代机遇,也有情感因素。陈爱莲回忆起来,笑得很甜蜜:“1990年,我先生从香港买回来一辆进口的雅马哈踏板摩托,给我做生日礼物,这是当时嵊州新昌两地第一辆踏板车,骑着特别拉风,回头率超高,我很喜欢。”
于是,一颗种子就此埋下。
“后来,中国的摩托车正要更新换代,把钢丝辐条换成铝合金轮毂。”陈爱莲感觉到,这是行业机遇,前景广阔,“当时,我们分析经营报表,觉得这个项目可以做30年。”于是,万丰铝轮应运而生。
“一无资金,二无装备,三无厂房。”陈爱莲半开玩笑地称那时的万丰为“三无企业”,然而,这家“三无企业”的掌舵人却格外有魄力,“我们先租了一家倒闭企业的厂房,50万,先欠着;有了厂房还得有设备,50万,也先赊着;又问银行贷了50万,作流动资金。三个无中生有的50万,我们就这样把万丰创办起来了。”
为了研发新产品,陈爱莲还将先生送的那辆摩托车轮毂拆了下来,作为试制样品,“依样画葫芦”开始了铝合金摩轮的试制。仅用了3年时间,万丰就实现后来者居上,万丰铝轮研发的产品成为当时国内同行业112家公司中的第一位,令人惊叹。
然而,忆往昔峥嵘岁月,陈爱莲总说只是天时地利人和下的顺势而为。创业初期,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市场环境优渥,浙江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摇篮,亦是一片创业的沃土,正是得益于如是环境与当时的团队,才有后来的万丰。而后来的万丰,也得益于祖国的强盛与实力,陈爱莲深情款款:“万丰发展至今,无不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轨迹;万丰如今的成绩,也是顺应浩荡时代潮流的产物。”
面向全球,博采众长
当年,万丰成立之初,就确定要走国际化道路。
陈爱莲与团队出国很频繁,足迹遍及欧洲、美洲、亚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正是在博采众长的过程中,万丰确立了企业文化核心,并完成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首次转型升级。
早年间,陈爱莲在日本考察冈谷钢机株式会社等12家百年企业时,有一个观察让她颇为错愕:“日本企业有些董事长、总经理表现出来的经营管理水平并不出色,甚至有的还不如我们的车间主任。”但他们所执掌的百年企业却仍如海上巨轮,行稳致远,“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文化代代传承的威力,他们的经营班子是很团结的,他们对匠心的坚持也是很令人动容的。”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陈爱莲与团队回来之后,快速提炼了“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威力无穷”作为万丰的企业文化核心,沿用至今。
这趟行程也让陈爱莲在企业发展上有了新的领悟,她总结了三句话:“没有战略就没有方向、没有文化就没有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在高频的国际差旅中,陈爱莲也很关注国外的产业现象。她观察到,美国的汽车保有量很高,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汽车,“我感觉这是一个趋势。未来,在国内,汽车走入家家户户,也只是时间问题。”在当时的国内,摩托车都还未普及,但陈爱莲的目光却已经聚焦在汽车产业上。
这一转向让万丰在汽车市场中占得巨大先机,她大胆提出“一览众山小,再览众山无”的市场战略定位,并在90年代就开出百万年薪招揽人才。
“当时招了4个人,年薪都是100万元,此举震惊了当时的整个行业。技术高于一切,企业要在国际舞台上竞争,需要各种专业人才的组合。所以我们以人为本,高薪抢人,把国家行业领军专家人才挖过来。”陈爱莲说。
实干与魄力让彼时的万丰在汽车领域频频登攀高峰。1997年,万丰集团夺得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质量满意率、购买首选率、品牌综合竞争力”4项桂冠;1999年,万丰集团开始打开汽车主机市场;2006年,万丰奥威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同年,万丰集团跻身全球最重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之一……
“我们当时集团的名字就取了‘万丰奥特’。”陈爱莲介绍,“万丰”是万物丰收的意思,“奥特”的英文翻译过来是汽车行业,这尚好理解,然而,品牌缩写“ZCW”却让人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她笑道:“Z代表浙江,C代表中国,W代表世界。”一时间,宏愿与情怀,似乎都浓缩在了这三个简单的字母里。
“其实,时至今日,汽车行业也还是朝阳产业,只是在不断地转型升级,接下来是新能源汽车赛道。”
2012年,万丰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细分市场的领跑者;2013年底,万丰收购加拿大镁瑞丁(MERIDIAN),一举站上了全球镁合金领域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2016年,万丰并购美国的全球焊接机器人标杆企业美国Paslin公司,持续发力智能装备……从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上来看,万丰如陈爱莲所预想的那样,有了“一览众山小”的态势。然而在陈爱莲看来,万丰还可以做得更好,“大交通”的故事可以有更宏大的叙事。
万丰“展翅翱翔”
2014年,万丰正式敲定切入航空赛道,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胆的决定。然而,陈爱莲好像总有一种超前感知时代脉搏、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能力。就在万丰通用航空项目动建后的第三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通用航空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并作出了战略部署。
因为此前在汽车行业、智能装备等领域,万丰已经走通了以跨国并购实现技术、管理升级的路径,并形成了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初入航空赛道时,万丰的“打法”依然是通过并购手段,以“拿来主义”快速打入行业,以博采众长掌握核心技术,再以自主创新勇攀高峰。
沿着“一带一路”西行,当陈爱莲走进捷克时,她意外发现,这个国土面积仅7.89万平方公里的中欧小国,竟有着高度发达的航空工业,而在后续的走访考察中,她也与捷克结下了诸多缘分。
2016年4月,陈爱莲在捷克DF飞机公司调研考察,那时,DF正在研制一款名为ALTO的新机型。她一听:“ALTO,不就是万丰奥特的谐音吗?AL又是我的名字‘爱莲’的首字母,这也太有缘了!”如此巧合,让万丰与DF一拍即合,陈爱莲同他们提议,去中国申请ALTO飞机的自主知识产权。
于是,2018年,第一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商标权的ALTO912TG超轻型固定翼飞机正式在浙江新昌万丰航空小镇下线。
“这是缘分,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幸运。”陈爱莲介绍,在确定了航空方向并完成全球调研后,万丰就先后并购了加拿大DFC航校、捷克DF/FM飞机、奥地利钻石飞机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决定斥资百亿在浙江新昌建设万丰航空特色小镇。“与全国其他省市航空小镇不同的是,万丰航空小镇是唯一一家将飞机制造纳入产业链的特色小镇。”陈爱莲说。
据悉,万丰在捷克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航空产业投资合作计划,通过与捷克合作,把捷克航空产品和技术引入中国,支撑万丰航空小镇建设。
然而,正当万丰预备以波澜壮阔之势开启航空新时代时,变局陡生。
2018年,随着国家“去杠杆”力度加大,万丰一期投资百亿资金培育飞机制造为主的通航产业,现金流紧张。陈爱莲坦言,那段时间,她一度压力很大。所幸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政企联动中,几经波折,万丰走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在2020年末涅槃重生。
她回忆起来格外激昂感怀:“万丰在最危险的时候没有倒下,挺过来了,未来肯定能够活得更好。”她介绍,如今万丰每年在通航领域规模已达30多亿元。这个产业的市场空间巨大,生命力极强,行业门槛很高。万丰由于产业布局较早,竞争力很有优势,甚至可以做百亿、千亿,效益年均增长率也能达到30%以上,“完成‘去杠杆’的动作后,万丰现在走得更加稳健了。”
万丰航空小镇的建设也已初具规模,包括飞机制造、机场建设、通航运营、航校培训、空中保障等全产业链的国际化战略布局已经基本成型。
时代美好,未来可期
毋庸置疑,陈爱莲非常看好万丰在航空产业的未来,她介绍,儿子陈滨是很早一批学飞行的人,他的专业积累与自身爱好叠加,潜力是无穷的,“我觉得下一代人要做一件新的事情”,万丰集团向航空领域的拓展,也是陈爱莲在新领域为儿子搭起的新平台,“他带着团队,花了一年时间绕地球两圈,考察了全世界优秀的通航企业特别是飞机制造企业,积累经验,调研分析论证了航空方向的可行性和可能性以及收购兼并标的方式,很不容易,也很优秀。”
近年来,第一批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浙企普遍面临新老交替的关键期,“塔尖交棒”成为浙商群体不得不面对的“大考”。显然,陈爱莲对自己的这份“答卷”很满意:“我的交班会很顺利。”
谈起两个儿子,她的目光愈加温柔起来,她说起,早年间她还希望陈滨能够从政,但陈滨说要做实业家。“我现在看看,他这个实业家确实还不错。”显然,陈爱莲很满意。她谈到,儿子吴锦华当年从政府部门出来,选择了从事制造业,也在快速成长。吴锦华进入万丰不到半年,就带领团队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全球领先的焊装自动化装备领军企业美国Paslin公司的收购,成为浙江省并购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样本和国内跨境并购典范,该并购案还荣获2016年跨境并购十佳大买手金哨奖。在接管Paslin公司后,吴锦华将Paslin在自动化装备制造领域积累的先进技术、高精尖人才、国际化的管理经验等引入国内,并建设了浙江嵊州、吉林长春两大产业园,成为行业高端智能装备的样板工程,大大提升了万丰在机器人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他们让我看到万丰的未来不只是曙光,而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
近30年激荡造就辉煌,作为万丰的创始人与第一代领导人,陈爱莲对优秀企业管理者的评定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在她看来,一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需要有战略思维,兼顾系统化管理能力,并且对相关产业有极大的兴趣且性格开朗,“更重要的是,他必须要有热心、爱心、包容心和进取心,缺一不可”。
陈爱莲看到,两个儿子都已经成长起来,也具备这样的品格,未来一定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代是美好的,团队是优秀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相信他们两个都能够比我做得更好,一代更比一代强。”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思维创新是人发展的永恒主题。谈起对未来的期许,陈爱莲表示:“不仅仅是对我的儿子,更是对新一代的万丰人,我希望他们能够以思维创新为核心,带动科技、产品、装备、管理、机制等的创新,与时俱进。”
立足特别的时间节点,怀想过去,陈爱莲分外感怀,她用三句话总结了万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即“总结过去是辉煌的,正视现在是健康的,展望未来是灿烂的”。
这一结论从何处来?她谈到,一来是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二来是万丰不忘初心,致力于振兴民族工业、推动行业进步、促进共同富裕,通过不断自我超越、科技创新,在大交通领域筑起了强大的竞争壁垒;三来是之前万丰汽车部件轻量化应用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很强,如今又延伸到飞机制造板块,在大交通领域率先拥有中国民航局颁发的7块牌照,这些VTC(飞机型号认可证)和PC(飞机生产许可证),很难有企业能够赶超。
作为世界前三强的通航飞机制造公司,万丰航空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年后。陈爱莲很自信:“我们培育了一大批年轻的万丰‘工匠’,构建了优秀的人才梯队,当前,万丰要做的,就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途遥远!”(记者 李艳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