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浙商风采

胡飞:只为做好这杯“致富茶”

发布日期:2022-12-14 09:2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杭州市工商联 2022-11-15

  作为80后,胡飞家中祖祖辈辈做茶、卖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多年前,胡飞的爸爸胡醒来到杭州,在莫干山路上租下一个20平方米的店面开卖开化龙顶和老家特产,到今天,这个小铺子已经发展成为年产15吨西湖龙井茶的杭州顶峰茶业有限公司。

  胡家在杭州的奋斗史中,也有胡飞的一份功劳。尤其是这十年来,在他接手顶峰茶业后,不仅致力于用新思路经营传统茶业,为品牌赋予新内涵,还以数字化手段赋能茶产业升级。

  

  在传承创新中实现发展

  

  “前有胡安泰,后有顶峰茶”,胡飞介绍,顶峰茶业的前身是其先祖于1776年创立的胡安泰茶庄。而作为百年茶庄的延续者,传承与创新是顶峰茶业的重要责任。回顾过去十年,他认为正是顶峰茶业“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黄金十年。

  “最明显的成长变化是我们通过持续布局多茶品发展,推动产品完成转型升级。”胡飞透露,顶峰茶业自钱塘江源头的开化龙顶起家,之后进入西湖龙井时代,近年又在主推西湖龙井的基础上,陆续开发了六大茶类,并将茶叶产地从浙江拓展到了全国。“比如我们身处西湖区,积极助力西湖区‘一绿一红’茶产业发展,在‘春夏喝龙井,秋冬喝九曲红梅’的传统之下,推出了西湖双璧产品,提倡科学饮茶。”

  同时,顶峰茶业致力于在传承中提高制茶工艺水平,做精做优茶叶品质。胡飞说,目前顶峰茶业将手工制茶与机械化制茶相结合,根据高、中、低端产品,划分了纯手工、半手工半机械和全自动化三条生产线。其中,公司建有的西湖龙井手工茶炒制中心,配备了20余名炒茶工人和20余台电炒锅,炒制的均为西湖龙井茶的“当家品种”,包括40%的“龙井43号”和60%的传统“群体种”,通过严格恪守传统的炒制工艺,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呈现西湖龙井延续1200多年的风味。而在公司建设的标准化生产工厂里,则引进了国内新一代炒茶机和包装设备,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像西湖龙井的年产量可以达到15吨”。

  不断拓展茶品类和提高茶品质是顶峰茶业为品牌发展注入的新内涵。近年来,推动产品创新,加强文化赋能,则是顶峰茶业实现品牌焕新的又一抓手。“比如我们追求茶叶包装形态的多样化,还多次尝试了跨界联名,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茶文化融入产品中。”胡飞举例,自2016年来,与万事利合作“茶丝礼盒”,与农夫山泉合作“喝茶用水”,与西泠印社合作跨界推广产品等,“今年,我们又创新融合西湖双绝——西湖龙井、虎跑泉水,联名开发‘泡绿茶’专用水,意在打造好茶好水好生活。”

  

  科技赋能茶产业提质增效

  

  茶,是文化,是传承,也是财富,涉及数千万人的生计。浙江是中国的产茶大省之一,茶叶是主要的农业主导产业。多年来,浙江坚持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融合发展,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使茶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与载体。顶峰茶业身处浙江,近几年随着企业规模日益增长,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用多种方式为促进茶产业发展、带动茶农增收添砖加瓦。

  “茶叶为浙江许多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胡飞认为,茶叶作为一种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每年春季为茶农提供了高质量的收入保障。然而,“优质不优价”成为不少普通茶农面临的普遍难题。为此,顶峰茶业与各茶村开展合作,为茶农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以品牌赋能茶叶,给茶农增收加上一道“保险锁”,同时助力茶产业提质增效,实现茶产品“优质优价”。

  “我们每年在西湖区各村收购西湖龙井毛茶,数量总计达8吨,为当地茶农打开了销路。”胡飞透露,顶峰茶业还会定期为茶农举行食品安全培训,并邀请他们随公司一起前往台湾、福建等地研学。

  “我们从茶叶源头上进行质量把关,深入到茶叶的全生命周期中,制定统一的品质管理标准;还以数字化平台链接茶叶生产、加工、检测、物流、销售等全过程,构建数字化产供销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胡飞表示,进行标准化管理能进一步稳定茶叶产量和质量,以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希望做好茶,让中国传统茶文化焕发生机,让普通老百姓可以健康饮茶,让茶叶成为致富千万家的‘金叶子’。”胡飞如是讲述他对顶峰茶业的未来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