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智能化的安全物联网产品实时监控,突发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导致的道路塌方、城市内涝积水、地铁渗水等情况就可以提前预警,大大减少人员伤亡。
德国留学博士胡辉从事的就是安全物联网行业,他创办的杭州鲁尔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鲁尔物联)已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未来独角兽企业榜单。上个月,浙江省科协、省工商联等五单位联合选育首批10名科技型企业家、10名最具创新力青年科技型企业家,作为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的胡辉榜上有名。
在外人眼里,胡辉的成长经历一路顺风顺水,甚至是一路风光。大学期间崭露头角,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的研究成果就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德国攻读博士期间,他作为研究小组组长,带领组员获得德国“国家科技创新奖”。
近日,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来到鲁尔物联的总部,与胡辉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也了解到了在他成长过程中鲜为人知的一面。
想远离父母自由翱翔
他放弃浙大去了北京
胡辉的籍贯在浙江金华,但他从小在杭州长大,家就在余杭区闲林街道。小学、初中读的也不是名校,高中就读于省一级重点中学金华一中。
跟一般的“学霸”不同,胡辉的学习成绩偏科严重,小学四年级以后就表现得很明显。“如果100分满分的话,我的数学、物理不会低于95分,但语文、英语不会高于65分。”胡辉这样自嘲道。
2001年高考时,胡辉数学考了140分(满分150分),理综287分(满分300分),但英语、语文却不尽如人意。尽管如此,他的总分还是足够上浙江大学。父母也希望他留在身边,去浙大读书。
就跟小鸟长大希望到更广阔的天空翱翔一样,胡辉也想放飞自我,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所以高考志愿填报时,他没有选择浙大,最终去了中国地质大学,选择的是土木工程专业。
“我的舅舅是一名建筑设计师,选择这个专业,一定程度上是受了他的影响。”胡辉说,“其实高考之前,我没有过多地考虑过专业的事,只想先把考试考好。”
大学期间崭露头角
攻读硕博期间斩获多个大奖
进入大学,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更能做出成绩,胡辉在数学、物理方面的才能开始显现。“大二的时候,我带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我们设计的是一座桥梁,要用最轻的原材料,扛住最重的荷载,最终夺得了北京赛区第二名。”
胡辉的出色表现也引起了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姚磊华的关注,大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土木工程信息化也是姚磊华教授给的建议。之后,姚教授又成了胡辉的第一硕士导师。
在中国地质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在姚磊华教授的带领下,胡辉的研究成果收获颇丰。因姚教授的老家在河南,申报的是河南省的奖项,他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过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河南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河南省国家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
博士研究生申请时,胡辉拿到了美国、加拿大和欧洲国家多个学校的offer,最终,他赴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岩土工程和电子信息交叉学科的博士。
亚琛工业大学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读博期间,胡辉投身灾害监测预警领域国际顶级科学家阿扎姆(Rafig Azzam)教授门下。胡辉所在的课题小组,研究课题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早期灾害识别预警”。后来胡辉担任了这个研究组的组长,研究课题也在2012年获得德国国家科技创新奖,研究成果则成功应用于德国北威能源集团的露天矿山、德国高铁的沿线安全监测预警中。
“当时课题小组共有5位博士、20多位硕士。后来其中好几位成员,也成了鲁尔物联的创始合伙人。”胡辉介绍说。
实际上,读博期间,胡辉还协助阿扎姆教授完成了多个课题,申请到了比较可观的科研经费。阿扎姆教授也毫不掩饰对胡辉的欣赏之情,除了生活上的照顾,还给予了丰厚的奖金回报,这也为胡辉后来回国创业奠定了资金基础。
而立之年归国创业
织造“安全物联网”的追梦人
2013年,在胡辉30岁时,他想要回国创业的想法变得强烈起来。“在我们国内,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可达数十亿元,但我们在防灾减灾监测预警领域的科技水平和投入,都大大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他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同时造福社会。
阿扎姆教授在了解到胡辉的意愿后,不但支持他的想法,还将其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终身免费授权于他。就这样,当年8月,胡辉带着科研团队和成果回到国内,并在杭州余杭扎了根。创业的启动资金,是他们在读博期间得到的奖金——八九十万欧元,当时相当于600万元人民币。
之所以取名“鲁尔物联”,是因为胡辉他们留学的亚琛工业大学就坐落在德国的工业区鲁尔区,德国众多名校及国家实验室都坐落在鲁尔工业区,“鲁尔”成了创新策源地的代表。
回国的当年,胡辉在国内首次提出“安全物联网”概念。跟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这些安防行业龙头重点关注围绕人的社会空间的安全不同,“安全物联网”重点关注的则是物理空间的安全,包括桥梁、隧道、边坡、水库、山塘、矿山、古建、电网、轨道等。
“安全物联网是典型的‘新基建’,它将大数据、AI、物联网等技术深度应用于防灾减灾监测预警,守护的是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胡辉说。
胡辉团队用3年时间完成了科研成果的国产化。期间阿扎姆教授每年都会来杭州一次,每次一待就是一二个月,帮助胡辉的团队一起创业。阿扎姆教授也被聘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
从2016年开始,鲁尔物联陆续有产品进入市场,并很快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第二年又进行了天使轮融资,之后又陆续完成了A轮、B轮融资,从而确保了稳健的资金流动,也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未来独角兽企业榜单
目标是安全物联网行业的“海康威视”
到2021年底,鲁尔物联陆续完成了多个领域的场景验证、产品验证,编著了10多项国家、行业标准,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多项技术被列入省部级推广指导目录。公司连续五年入选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并入选2023、2024中国未来独角兽企业榜单,入选工信部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获评浙江省首台(套)装备企业。
作为智慧防灾减灾领域TOP2企业,截至2023年底,鲁尔物联已在全国部署10万+个终端传感器,包括贵州、浙江、广东、广西、四川、湖北、山西、福建、安徽、西藏等地,市场占有率超10%,并成功预警百余次,挽救数千老百姓的安危。
在浙江省,鲁尔物联的产品已应用到山区26县(市、区)的各个村,每个村的传感器数量从2至4个不等,守护着当地百姓的平安。西兴大桥的桥梁上也布设了鲁尔物联的300余个传感器,在守护大桥安全的同时,运维成本则比以前大幅下降。
“关注物理空间的安全物联网行业,甚至比关注社会空间的安防行业市场潜力更大。”胡辉认为。而他的目标,就是把鲁尔物联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硬件驱动的安全监测场景解决方案供应商,就如同安防行业的海康威视。
被选育为科技型企业家,意味着不仅专业能力要突出,在企业管理方面也能独当一面。胡辉在大学期间以及攻读博士期间带领团队的经历,也让他提前学习、适应了企业管理。“另外,社会各界的关心,包括‘浙商青蓝接力工程’新生代企业家现代化能力提升计划,也让我有机会接受汪力成等老一代浙商的教诲,有机会和众多新生代浙商一起进行分享、交流、合作,这些都使我受益匪浅。”胡辉表示。(来源:潮新闻 记者 王燕平 罗怡 2024-06-18,原文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824855)